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医疗器械展新闻资讯:2023年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发布!



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本次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个药品被调出目录。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2024年1月1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将在全国落地实施。

6年药品谈判,累计为患者减负超6000亿元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本次目录调整共新增126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1种,新冠、抗感染用药17种,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15种(其中阿伐替尼片同为肿瘤用药),其他领域用药59种。同时,调出了1种即将撤市的药品。经过调整,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谈判/竞价环节,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2022年基本相当。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

黄心宇还表示,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经连续6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常态化、动态化的调整机制。随着目录调整程序规则更加完善、评审测算更加透明,企业对药品价格的预期也更加的客观理性。再加之近年来获批的药新药上市数量进一步增加,使得本次目录调整纳入的药品数量较去年相比进一步提高,不仅患者的受益水平稳步提升,同时也有效提振了医药行业加大创新的信心,有利于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总的来看,这次的目录调整结果符合预期。

复旦大学教授、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介绍,经过6轮调整,国家医保局已经累计将744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446个,覆盖目录全部31个治疗领域。谈判准入的药品当中,肿瘤用药达到100个,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93个,通过谈判纳入目录的药品,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新上市的临床价值较高的药品,大量的新机制、新靶点的药品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在2017年以前,医保目录中没有一个肿瘤的靶向用药,而到了2023年版医保药品目录,其中已经有74个肿瘤的靶向药品,很多治疗领域实现了不同代际靶向药的多样化选择。

6年时间里,医保药品目录累计调出395个疗效不确切、容易临床上滥用、临床被淘汰或者即将退市的药品。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目录内的药品在医疗机构用药的占比也逐年上升,根据中国药协会调查显示,对部分样本医院的监测表明,2018年到2022年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在样本医院的全部药品使用金额的占比从82.28%上升到86.73%。

6年来,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的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6000亿元。

5大变化,程序更透明科学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中心副主任隆学文介绍,今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遵循《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分为括了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结果公布五个阶段。今年医保部门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工作机制,确保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更加公开、透明、科学。有5个方面的变化与改进:

一,工作规则更加公开透明。目录调整坚持以公开促公平的原则,今年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续约规则、非药品准入的竞价规则和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特别是针对续约规则的变化,专门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并且将形式审查结果和企业申报材料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评价证据要求更加明确。今年医保部门优化了企业递交的申报材料和谈判材料。一方面明确申报材料主要用于形式审查和专家庭审,因此更加聚焦评审的需求,突出临床价值导向,力争药品的关键信息能够准确传导给专家。另一方面明确谈判材料主要服务于谈判的测算,更加关注药物的性价比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专家可基于企业提交的更加清晰明确的数据和关键信息,进行测算评价。

三,评审方式更加客观科学。经过几年的摸索,专家评审的规则更加客观、更趋于稳定,有利于给企业传达稳定的预期。在评审中,继续采用专家讨论和个人评分相结合同时进行的方式,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医保专家、药物经济学专家这四组专家同台讨论,联合评审,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公平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和评分,使医保药品目录与临床用药的实际医保管理方式更加匹配。

四,加强与企业沟通,保持沟通渠道顺畅。第一,利用医保信息平台及时反馈形式审查结果、专家评审意见,以及现场谈判结果等工作进展,并在材料递交期间对外公布咨询电话,及时回复企业的疑问;第二,为确保企业熟悉谈判规则、了解医保方的测算方式,组织所有参加现场谈判或者竞价的企业召开了座谈会,对谈判材料和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第三,测算过程中与企业一对一进行沟通,并且将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测算专家,形成有效的双向的信息沟通传达机制,对争取谈判成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五,信息系统功能不断优化。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医保部门开发了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模块,覆盖了申报、评审、谈判确认和协议签署全流程,企业可以通过药品信息申报模块自主填报相关信息,不再需要递交纸质材料;专家根据企业提交的信息数据和国家医保局准备的一些信息讨论评分,实时地形成评价结果,当场确认签字,避免了人为干扰。评审结果向企业及时反馈,企业可以通过系统确认是否参与谈判或者竞价、通过系统签署协议,使企业减少跑腿。

谈判药医保累计支出2447亿元,3招支持药品创新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在坚持保基本的前提下,通过及时将创新药品以合理的价格纳入医保目录,并支持加快临床应用等方式,大力支持创新药的发展。截止到今年的10月底,协议期内的谈判药品医保基金累计支出已达到了2447亿元,带动相关药品实现销售3540亿元。

黄心宇解释,在支持创新方面,国家医保局主要采取了3个措施:

第一,建立了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每年一调的动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原来长8年缩短到1年,将目录准入方式由专家遴选制改成企业申报制,申报范围主要聚焦近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在当年目录新增药品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2%,即不到1/3的数量,提高到今年2023年的97.6%,这意味着今年新增药品绝大部分都是5年内新上市的新药。在今年有57个品种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新药从获批上市到进入目录的时间从原来的5年多缩短到现在的1年多,80%的新药能够在上市之后的两年内进入医保药品目录。

第二,医保部门对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给予了很多的政策倾斜,建立了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支持机制。2023年有25个创新药参加了目录的谈判,23个谈判成功,成功率高达92%,与谈判的整体水平相比,成功率高7.4%,平均降幅低4.4%。通过谈判,创新药的价格更加合理,患者的可负担性大为提高,多数出现了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双双大幅攀升的情况。

第三,完善了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谈判和续约规则。一是在价格谈判阶段,秉承循证的原则,借助卫生技术评估的理念和技术,从安全性、有效性、创新性、公平性等多个维度综合研判药品的价值,根据患者的临床获益、市场竞争情况等合理确定谈判的底价,实现了价值购买。二是在纳入目录后的续约阶段,进一步优化规则,适当控制续约以及新增适应症降价的药品的数量和降幅,给予新药企业稳定的预期。调整后,今年的100个续约药品中,约70%的药品以原价续约,31个因为销售额超出预期的品种需要降价,但平均降幅也仅为6.7%。同时这100个续约药品中,有18个药品增加了新的适应症,仅有一个触发了降价机制,其他的都可以原价增加适应症。三是为了支持部分药品在海外上市,医保部门借鉴国际做法,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对部分药品实行了谈判价格保密,国家医保局不主动公开这些药品的谈判价格。在今年的医保药品目录中,有230个谈判药品实行了价格保密。

随着更多的新药进入目录,推动了我国临床用药的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药品迅速实现了对旧药品的替代。有关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2年,全国临床用药金额排名前20的药品中,80%发生了变化。治疗性的新药替代原有的一些疗效不够确切、价格比较虚高的药品,广大参保人用上了效果更好、质量更优、价格更为适宜的药品,生命和健康权益得到更好的呵护。